2012-03-23 01:21:39
匯豐大中華區(qū)經濟學家屈宏斌:
3月匯豐制造業(yè)PMI初值下滑至48.1,新訂單指數創(chuàng)4個月來新低顯示,不論國內需求還是外需都在繼續(xù)走弱。PMI下降與近期工業(yè)生產超預期減速傳遞了同樣的信號:未來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決策層應加大政策寬松的力度以穩(wěn)增長。
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
有觀點說今年消費可能成為拉動增長三駕馬車的第一把交椅。評:長期消費的配套機制有待完善,房子、教育、社保、個稅的步伐需要快一些;短期消費保增長的話,那就靠財政政策了,減稅吧,不然消費難起啊。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師楊德龍:
高福利并不必然導致債務危機。挪威卑爾根大學教授斯特恩·庫恩勒提出,北歐各國社會福利很高,但增長最成功,表明北歐全面福利制度與經濟增長相輔相成。北歐國家的經驗表明,以高稅收為基礎的高福利,提供普遍的社會保障,使民眾預防性儲蓄減少,消費傾向很高,形成了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
北京市環(huán)保局巡視員杜少中: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有資料表明:世界總儲水量是14.5億立方千米,其中海水占97.2%,陸地淡水占2.8%,而與人類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等淡水,僅占淡水儲量的0.34%。更令人擔憂的是,數量極其有限的“親人”淡水,正受到越來越多污染的嚴重威脅,“少和臟”是人類面臨的現實淡水環(huán)境。節(jié)水人人有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