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00:48:1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fā)自北京
作為覆蓋7億多活躍用戶、手握手機QQ、微信兩大移動互聯網核心產品的巨頭,騰訊已經成為國內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最為看重的平臺,因為其完全可以決定互聯網某些細分領域的興衰。
7月3日,騰訊合作伙伴大會對外公布一系列整體開放策略,其中包括手機QQ、微信等產品;與此同時,騰訊還對外宣布,其開放平臺將投入20億元對中小創(chuàng)業(yè)者進行一整套扶植計劃,包括月收入10萬元以下不分成;免去一定數量的云服務和廣告費用等。
全平臺開放策略/
在3日的開放大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首次公布了其開放平臺的收入,從2011年6月開放平臺上線,至今年4月,騰訊開放平臺已經給開發(fā)者分成總計30億元。
“2006年,騰訊的年收入接近30億,此時騰訊已創(chuàng)業(yè)8年,而開放平臺在3年內就達到30億。”劉熾平對此表示。
劉熾平進一步表示,騰訊今年的分成目標同樣是30億元,這意味著,騰訊要在12個月內,要達到過去22個月的分成金額。
不過,劉熾平并沒有詳細披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據其透露,開放平臺現在已經有40萬款注冊應用,涵蓋了娛樂、生活、教育、電商等方方面面,而且目前已經有26款應用月流水達到1000萬,最高的已經達到了2000萬。
另一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騰訊也將在未來調整與開發(fā)者的分成策略,通過層級分成機制加大了對小開發(fā)者的扶植力度,此外,在合作伙伴大會上推出騰訊社交廣告平臺“廣點通”移動開發(fā)者聯盟,其移動廣告聯盟的廣告收入也將全部歸開發(fā)者所有,騰訊不參與分成。
而在具體平臺的開放策略上,手機QQ宣布在新版本上引入表情商城,新增QQ生活服務平臺(公眾平臺)。騰訊還將首次公布QQ的移動開放戰(zhàn)略,實現手機QQ和QQ空間的應用中心一體化。
另一個則是基于資訊訂閱同步的媒體開放平臺發(fā)展戰(zhàn)略。根據騰訊公布的政策:其將集結包括騰訊網訂閱頻道、騰訊新聞客戶端、騰訊網迷你頁等在內的閱讀類應用和渠道,來實現用戶的“一處訂閱,多處同步閱讀”的跨產品訂閱服務。未來,還有可能擴展到手機QQ、Qzone、QQ瀏覽器等產品渠道。
而對于外界普遍關注的微信,騰訊也正式表示,將推出名為微信支付的獨立平臺支付功能,以實現線上線下支付能力,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微信平臺支付暫時只接入騰訊自家的財付通支付,未來不排除接入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清洗”微信騷擾/
“微信公眾平臺不是純粹的營銷工具。”早在1個月前,在騰訊“把脈沙龍”微信公眾平臺的專場活動上,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曾鳴就表示,微信公眾平臺正面臨信息過載的問題。
“信息的過度轟炸,將導致用戶流失。”曾鳴同時坦言,不少用戶覺得關注的微信公眾賬號太多,每天起床就會看到微信上的紅字,而很多公眾賬號往往成為“群發(fā)器”。微信團隊并不希望公眾賬號都去群發(fā)消息,這也導致信息泛濫,所以逼迫騰訊不得不去清理一些公眾號讓微信變得“清凈”。
在3日的活動現場,微信團隊公布了解決方案:將現有微信公眾平臺賬號分為訂閱賬號和服務賬號,根據賬號屬性實行不同的群發(fā)信息推送管理機制。
“此次公布公眾平臺策略正是著力解決這一問題”。曾鳴對此表示,讓用戶免于信息騷擾的方式有兩種:主動索取或者精準推送。主動索取將選擇權交到用戶手中;精準推送則不僅要挖掘出用戶是誰,還要挖掘出用戶現時需要什么。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微信公眾平臺的新策略主要包括:服務號每個月只允許發(fā)一條信息,但下發(fā)信息可以即時提醒客戶。而訂閱號仍可以一天發(fā)一條消息,但用戶側不再顯示推送提示,并將合并納入“訂閱號”的歸類菜單內,不再與個人溝通信息混雜顯示。
然而,互聯網專家曹悅平認為,騰訊的策略加深了用戶獲取公眾平臺賬號資訊的路徑,一旦沒有推送提示,將對90%以上的公眾賬號造成沖擊。
另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則是,在微信的“清理”計劃推出的同時,騰訊網絡媒體事業(yè)群(OMG)移動媒體運營總監(jiān)賀國帥卻宣布了對于公眾平臺有利的消息。
曹悅平則認為,這是騰訊“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策略,也就是說,微信不希望強調的媒體屬性,由OMG接手組建媒體開放平臺。
就在此前,騰訊的競爭對手360曾希望借助其自身的流量優(yōu)勢,推出的自媒體百科頻道,被外界認為是360希望構建微博、微信公眾賬號的導航平臺的舉措。
對于上述說法,騰訊公關人士則對此表示否認,為了讓自媒體更快成長獲得更大的影響力,騰訊希望全平臺支持,所以轉為由OMG統(tǒng)一進行資源調配。
“群媒體”網站創(chuàng)始人、資深媒體人陽淼則認為,微信在手機上取得了當年QQ的地位,現在也開始逐漸為其他騰訊業(yè)務 “引流”。由公眾號培養(yǎng)起來的大量傳統(tǒng)媒體和自媒體,這次將由騰訊在線媒體事業(yè)群接手,提供存儲平臺、閱讀出口和盈利分成。
曾鳴表示,微信公眾平臺將持續(xù)打造精品化戰(zhàn)略,微信正在和各個行業(yè)進行探索,主要包括教育、金融、政府、銀行、運營商、快遞等與用戶密切相關的領域。
手機QQ與微信互搏?/
騰訊開放平臺幾乎擁有移動互聯網的全部入口,又具備跨越各個平臺的龐大用戶基數。
數據顯示,目前騰訊手機QQ月活躍數超過5.5億,QQ空間月活躍數超過6億,70%通過手機登錄;微信活躍用戶數超過1.9億,再加上6.7億的QQ活躍用戶平臺,騰訊開放平臺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橫跨PC/移動終端的一體化開放平臺。
然而,龐大的騰訊體系卻依然難以擺脫“左右互搏”的尷尬。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則是:新版的手機QQ將上線的生活服務平臺,還將推出掃一掃支付,并開放手Q支付API等,用戶將直接在QQ產品內就可以完成交易支付,在生活服務領域內打通了閉環(huán)流程,這類似于細分領域的的公眾平臺,與用戶互動、推送信息。這與讓外界認為,一場QQ與微信的隔河之戰(zhàn)已然開打。
騰訊高級執(zhí)行副總裁湯道生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微信和手Q,騰訊內部的策略則是:一部分資源共享,但也有部分雙方在不同的平臺探索,“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演變我相信還沒到一個穩(wěn)定成熟的階段,鼓勵不同的平臺走出去探索。”
湯道生認為,手Q的方向應該好把多終端的場景,原來使用的一些壁壘逐一地去打破,希望能夠提供一個更完善的多終端溝通。這些場景、這些需求很可能會跟微信有蠻大的差異化。
然而,騰訊體系的內部競爭在外界看來,不僅會增加企業(yè)內部資源的浪費,也會對開發(fā)者造成多平臺如何對接的尷尬。
對此,湯道生表示,“盡管有不同的平臺,但我們已經實現了‘一點接入,全平臺發(fā)布’,統(tǒng)一的機制、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降低了開發(fā)者的門檻。”
另一方面,在PC端,騰訊開放平臺絕大部分的收入來源依然是娛樂和游戲,而在無線端,騰訊則擁有更大的野心。
據湯道生透露,未來騰訊在移動方面要做的幾件事情,比如多跨平臺、跨屏幕,很多合作伙伴很難自己去把握,需要平臺化的一些支持,未來在變現方面,騰訊可能還將引入媒體、電商、售后服務,比如通過社交廣告和精準投放,將支付體系衍生到移動平臺,并通過廣點通的廣告聯盟讓更多的移動應用產生收入來增加開發(fā)者的變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