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2-25 10:24:51
節(jié)前筆者主張持股過節(jié),因節(jié)日期間沒啥重大不利事件發(fā)生,故筆者并不后悔這種主張。就當前形勢來說,筆者認為節(jié)后A股至少有“三個半”比較有利的因素。
每經編輯|鄭步春
鄭步春
節(jié)日期間外盤表現大致平穩(wěn),股市方面,因希臘局勢已顯著緩和,歐美股市上漲,其中美股的兩個藍籌股指數雙雙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匯市方面,美元微有上漲,各非美幣種相對平穩(wěn);商品方面,油價緩跌,銅等有色金屬微有下跌,貴金屬則稍稍走弱。
整體而言,這次外圍市場變化對A股的影響應該較有限。由早于A股開市的港股牛皮表現來看,這次春節(jié)期間外圍因素對A股或也沒太大影響。應該說長假原本是有些不確定性的,這次影響只是碰巧比較有限。
港股節(jié)前較A股晚休市一天,節(jié)后又比A股早開盤兩天。在A股2月17日休市后不久,外媒就有“內地幾家石油巨頭或將合并”的傳言出現,港股中石油、中石化等均受刺激于2月18日上漲,但漲幅均不到5%。
同樣的傳言對A股的“兩桶油”肯定有影響,但具體情況難說,可能很難簡單參照港股表現來測算,因A股時常會有些出人意料的表現。以曾受到類似傳言干擾的中國聯通為例,在滬上市的聯通A股前期先后3次沖擊過漲停,但在港交所掛牌的聯通紅籌股漲幅卻要小得多。
在消息影響方面,機構投資者占主導的成熟市場表現與我們散戶化的A股市場大不相同——當有實質性消息時,成熟市場股價對折或翻倍并不稀奇,而A股卻不一定;當有非實質性消息或疑似謠言時,成熟市場應相對平穩(wěn),而A股容易夸張地發(fā)揮。
假如今日“兩桶油”等漲幅大,則小票暫時性受抑的可能性上升,不過筆者相信這構成節(jié)前減倉過多者的補倉良機,因該傳言一方面似有些聳人聽聞,一方面也有些刻意成分。筆者認為,上述傳言是蹊蹺的,時間也太巧了,剛好在A股休市之后。
節(jié)前筆者主張持股過節(jié),因節(jié)日期間沒啥重大不利事件發(fā)生,故筆者并不后悔這種主張。就當前形勢來說,筆者認為節(jié)后A股至少有“三個半”比較有利的因素:
第一個有利因素是降息或降準壓力正變得越來越大,所以筆者猜測央行可能很快又會行動,這對本輪資金推動型牛市顯然有利。
第二個有利因素是下周即遇“兩會”召開,而A股向來有提前炒作習慣,所以就算會議期間表現不佳,會議之前至少有個上沖機會。
第三個有利因素是歲初因素,因機構每年春季常有做行情沖動。就算有些機構去年盈利極好,那也是過去式,今年目標顯然得另定。與去年四季度相比,筆者相信各路機構“落袋為安”心態(tài)應會少些。
至于那半個有利因素就是新股發(fā)行,因許多擬發(fā)行股票公司得補年報、走程序,而這通常需要時間。之所以筆者稱其為“半個”有利因素,是因為摸不清會否“特事特辦”?
當然,不利的因素也有,但這也逃不出“實體低迷”這個人們早習以為常的大框架,且該不利因素也正是降息或降準的動力;另一不利因素是潛在的人民幣貶值壓力,但希臘問題“解決”對歐元應構成些支撐,間接地或許使美元升勢后移,這種情況下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應暫時有所緩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