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2 10:30:19
每經編輯|杜宇
新華社7月1日消息,英國一家律師事務所7月1日說,30多年前乘坐一架英國航空公司客機在科威特境內遭伊拉克士兵劫持的數十名當事人已提起訴訟,指控英國政府和英國航空公司“蓄意危害”平民。
圖片來源:英國航空公司官網
據新華社,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同一天,從英國首都倫敦飛往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英航149航班降落到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的機場補充燃油,機上有乘客和機組人員360多人。該飛機著陸數小時后,上述人員被越境的伊拉克士兵帶走,其中不少人遭扣留超過4個月,甚至有人在戰(zhàn)爭中被用作“人盾”。
英國麥丘朱里合伙律師事務所7月1日說,數十名當事人在倫敦高等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指控英國政府和英國航空公司“蓄意危害”平民。“所有原告都在這一磨難中身心遭受重創(chuàng),其影響持續(xù)至今。”
該律師事務所說,原告方指控英國政府和英國航空公司“明知”伊拉克軍隊已入侵,仍不顧一切讓航班在科威特機場著陸,目的就是“向被占領的科威特送入一支秘密特別行動隊”。
其中一名原告巴里·曼納斯說,包括他在內的機上人員沒有被當成英國公民對待,他們成為商業(yè)和政治利益的棄卒。曼納斯于1990年12月獲釋,此前聲稱一些同機人員“一看就是軍人”。
英國政府和英航方面暫未就上述最新訴訟作出回應。
據央視財經,英國2021年解密的文件,在英航客機降落前,英國駐科威特大使已向英方匯報了伊拉克軍隊入侵,但這一消息沒有被傳達給英航。
有說法指出,英國政府欲借客機向科威特派出軍事人員,甚至蓄意導致客機從倫敦起飛時晚點,以便他們上機。英國政府否認這類說法。
英航此前表態(tài)稱,英國政府解密文件表明,英航沒有得到事先提醒,英航在人質事件中沒有玩忽職守、參與密謀或掩飾包庇犯罪行為。
據英國航空公司官網,英國航空公司成立于1924年3月31日,全球航班網絡覆蓋75個國家的150多個目的地。它是全球最大的國際航空公司之一,運營著最大也是最現代的機隊之一,每年乘載約3600萬名乘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央視財經、英國航空公司官網
封面圖片來源::英國航空公司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