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3 00:35:38
每經(jīng)編輯|每經(jīng)記者 曾劍
每經(jīng)記者 曾劍
中國化工有望進一步強化對天科股份(600378,前收盤價12.84元)的控制權。
天科股份今日宣布,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化工的子公司中化資產(chǎn),向公司全體流通股股東發(fā)出部分要約收購。中化資產(chǎn)預定收購公司1741.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5.86%的股份。按照收購股份上限,中國化工對天科股份的持股比例將增至35%,將對手盈投控股遠遠甩在身后。
收購最高耗資2.24億
據(jù)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中化資產(chǎn)此次要約收購期限共計30個自然日,要約價格為12.85元/股。以此計算,收購最高將耗費2.24億元。目前,中化資產(chǎn)已將4476.8萬元履約保證金存入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指定賬戶。
中化資產(chǎn)表示,此次收購在于公司長期看好天科股份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為進一步增強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力,更好地推動和促進上市公司發(fā)展,高效配置國有資產(chǎn)。收購不以終止天科股份股票上市交易為目的。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化工通過子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中化資產(chǎn)、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中藍晨光化工研究設計院、中橡集團炭黑工業(yè)研究設計院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9.14%股權。按照中化資產(chǎn)此次要約收購的上限計算,收購完成后,中化系將合計持有天科股份35%的股權。
事實上,此次要約收購并不意味著中國化工強化控制權的舉動就此結束。中化資產(chǎn)在要約收購報告書中透露,其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nèi)進一步增持天科股份權益的可能性。
要約收購價缺乏吸引力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要約收購或?qū)⒁馕吨鴩@在天科股份身上的控股權之爭得以終結。
資料顯示,上市之初,天科股份的第一大股東為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2007年10月,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將持有的上市公司5682.13萬股股權 (占比23.13%)劃轉給中國化工子公司昊華集團。此次股權劃轉后,昊華集團成為公司新任大股東。
不過,昊華集團的控股地位在2013年9月遭遇挑戰(zhàn)。當年9月4日,天科股份第二大股東盈投控股在時隔近5年后,突然增持公司股份100.1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4%),總共持有天科股份6891.77萬股,占總股本的23.19%。雖然盈投控股持股仍然落后于昊華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 (合計持有7179.04萬股,占比24.16%),但其一舉上位成為天科股份第一大股東。
在突然增持后,盈投控股更是在今年4月17日舉行的天科股份股東大會上,提出兩項修改《公司章程》有關條款的臨時提案。其一是修改利潤分配政策,在原分配政策基礎上特別增加“現(xiàn)金分紅優(yōu)于其他方式”;其二是建議修改原來的“董事長為公司法定代表人”,改由總經(jīng)理擔任。圍繞這兩項議案,盈投控股與中國化工的代表還在股東大會上展開激辯,雙方的矛盾也就此公開化。
面對“來者不善”的盈投控股,5月份,中國化工拿出了增持武器。其通過子公司中化資產(chǎn)增持天科股份1480.78萬股(占比4.98%),拉開了雙方持股差距。
如今,中國化工又通過中化資產(chǎn)實施要約收購。待收購完成后,盈投控股屆時恐再難威脅中國化工的控制地位。需要指出的是,天科股份股價停牌前報收于12.84元/股,而中化資產(chǎn)提出的要約價格僅高出1分錢,似乎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其最終能收購到多少股份還是未知數(sh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